讀《富爸爸,窮爸爸》有感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主要圍繞兩個爸爸給主人公關于金錢問題和生活選擇的不同建議開展的。這兩個爸爸,一位是主人公的親生父親,另一位則是主人公最好朋友的父親;一位受過良好的教育,卻一貧如洗;另一位在高中時期就輟了學,卻腰纏萬貫。在給主人公的生涯規劃建議時,窮爸爸要求“上學,考高分,然后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而富爸爸則建議“上學,畢業,開辦企業,做一名成功的投資者”。遇到難題時:窮爸爸——我沒那能力,我沒錢。富爸爸——我怎么才能解決它,怎么才能賺到錢?
該書中的富爸爸、窮爸爸都是聰明能干的人,但兩人對金錢、財務、職業、事業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終決定了一個終生為財務問題所困擾,而另一個身后留下了數千萬美元的巨額財產。熟讀這本書后,它給了我如下啟示:
思路決定出路
富爸爸、窮爸爸從表面上看兩者的差別僅僅是金錢方面的差距,然而事實上,兩者最大的差別是思路上的差別。窮爸爸鼓勵孩子讓孩子成為聰明人,富爸爸鼓勵孩子讓孩子雇用聰明人。這種思路上的差別導致兩者在金錢的使用上:窮爸爸的孩子總是把錢花在改善生活質量和存入銀行上面,因此他的賬目上經常會出現赤字,拿今天的錢還超前消費的債,一天到晚為生計而奔波;而富爸爸總是把錢花在投資上,拿投資所得之錢還銀行的債從而使自己的資產逐步增加,一天到晚為如何使金錢為自己服務而忙碌。可見不同的思路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有了好的思路就一定會有好的出路嗎?不見得,因為如果老是空想而不去實踐則會一事無成。思路僅僅是指引你前進的一盞明燈,如何達到目的還得腳踏實地的做,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才能使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做事踏踏實實,萬丈高樓平地起,在這一點上,窮爸爸和富爸爸是一致的。君不見,成千上萬的專利技術躺在專利局里,沒有成為很好的產品,更有甚者,只是一個好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成了過去。只有像浙江的商人那樣,有了富爸爸的思路,馬上行動,通過勇于實踐、不斷追求,最終成為真正的富爸爸。
儲備足夠的財務知識
記得第一課中“富”爸爸就故意給個不起眼且待遇極低的工作,讓作者去完成。那一課讓他明白:真實地看待自己的感情,以喜歡的方式運用頭腦和感情,而不是同自己作對。學會支配錢,而不是害怕它。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板可能小學都沒有畢業,經商是一套一套的,可對待自己孩子的教育,卻不能正確地引導。有些在學校中是高才生,也許畢業能拿高工資,能有穩定的工作,但,卻沒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高收入,跟隨著的又是高支出,不停地為公司老板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住房貸款或是信用卡為銀行工作……我并不是詆毀社會上大多數的工薪階層,因為我也是屬于打工者。受“富”爸爸的啟發,得認清自己的資產和負債,讓我們的錢也“活躍”起來,而不是一味的收入——付出——收入。
學校教給我們的是基本的知識,可離開學校,卻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這個社會。所以說,自學也是關鍵。知識就是力量,汪洋一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看你怎么利用了。
積累資本,學會投資
我們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很努力,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甚至還有點仇富的心態。我們不停地工作,只是為了滿足消費、支出,做車奴,房奴。我們不停地透支未來,甚至是透支生命,而我們卻歸結為自己的命運不好,環境不好。
歸根結底是:窮人不知道投資,富人卻是玩轉投資。或許有人反對,說:要是我有錢我也會投資。其實不然。因為大部分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資產,什么是負債。也有人拒不承認,我是會計專業的,我會不懂會計學上資產和負債?
事實就是如此,專業的人卻沒做好這個可能沒有多少文化知識的富爸爸的投資功課。富爸爸能將資產和負債用最簡單的方式揭示出財富的秘密。他能讓比他聰明的人為他工作。他認為:所謂的資產就是能產生現金流的投資叫資產,消耗現金流的支出叫負債。而且他不斷地堅持他的投資理念,他擁有越來越多的資產,而窮爸爸卻是在供窮極一生的車呀、房呀等負債。時間一長,學富五車的窮爸爸就變成了拼命工作的機器人,而富爸爸卻可以享受生活。
富爸爸教會我們認真思考投資的理念,只要你能用好資產和負債兩個概念,你成為富人的日子就不遠了。
一本書能讓我思緒翩翩,是它的文采之美,一本書能帶給我們力量,是它的筆鋒之利,一本書都使我們倍受感染,是它的內容之強。這本書使我真地為這一振。合卷之余,我的心潮依然此起彼伏。它闡明了一種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價值觀。路就在自己腳下,如何走還得看自己了! (總工室 鄔學偉)